花蓮【人文景觀停看聽】秀姑巒溪畔的寶石──奇美部落

轉自【台灣自遊網TaiwanTravelBeam-臺灣休閒農場深度旅遊 許靜娟 圖/文】

 奇美部落位於秀姑巒溪穿越海岸山脈的中段,也就是秀姑巒溪泛舟中間休息的地方。走台九線從瑞穗轉64線(瑞港公路),或走台11 線從長虹橋進入瑞港公路。無論取道湛藍的海線,或者青翠的縱谷山線,爬上海岸山脈蜿蜒秀麗的縣道後,就可以到達奇美部落。在部落裡,可以望見秀姑巒從腳下流過,和紋理清晰的海岸山脈。

 

奇美是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部落。部落早期因為交通不便,處於封閉狀態,漢化較晚。居民回憶道,「民國70年代時,居民大多住在傳統的茅草家屋裡,直到民國78 年,莎拉颱風吹垮奇美部落最後一間茅草家屋,奇美才正式邁出住茅草屋的年代。」

 

封閉的形式,使奇美遭遇現代社會衝擊的步調,比一般平地阿美部落遲了二、三十年,傳統文化與年齡階級制度也因而能夠完整保留,但近年來,還是無法躲避年輕人口大量外流的難題。近年來,部落在社區工作者的大力推動下,召集年輕人回鄉,自主營造部落裡的空間,尋找另一種在家鄉生存的方式。現在我們走進部落,許多吸引目光的有趣事物,都是他們一手打造出來的。

 

94年開始,奇美居民全體動員,在部落入口處,以傳統工法,合力搭建了兩棟傳統茅草屋,分別是傳統家屋與傳統集會所,喚醒了過去在傳統茅屋裡居住、聚會的回憶。

 4-2-1奇美部落.jpg

【圖一】夜晚的茅草屋,火光帶來溫暖 (許靜娟\攝影)

 

家屋是遊客來到奇美,體驗阿美族居住文化最好的場所。屋裡面有夜間取暖、驅蟲用的火爐、藤編的天然蓆子。在天氣好的夜裡,打開屋門讓風吹入,隨性躺在門邊,望著山稜上的月色和興崆,聆聽山裡貓頭鷹的歌聲,是難得的享受。離茅草屋不遠處,有部落自行規劃設計的部落浴室,設計簡單清爽、馬賽克拼貼的牆面上充滿文化意象,體貼地補足了旅人們的盥洗需求。

坐落在茅草屋旁白色建築,是奇美文物館。這棟官方建物,原先是空無一物的蚊子館。部落從2007年起,開始投入文物館內容營造的工作,將文物館打造成訪客們了解這個「阿美文化發源地」的窗口,透過文物、照片的導覽解說,使人能夠迅速領略部落文化的精髓。部落的年輕人,會指著照片告訴你,他們的捕魚祭訓練有多麼嚴格和吃重,青年要在短短的半天內做出好多好多的檳榔苞鍋子;在成年禮中,如何挑選出年齡階級的級長,被挑選中的人又將如何謙遜地推辭與逃脫,接下這個全階級的重擔;這些祭典與儀式,都銘刻著他們成長與生活的印記…

 

在文物館旁的空地,擺著幾座木琴,那是他們拜訪請教耆老,重新拯救回來的傳統音樂形式。簡單的音階敲打出明快的節奏,響盪在山谷裡。如果你遇到年輕人正在練習樂曲,不妨和他們一同享樂。

 

你也可以跟隨部落青年,到秀姑巒溪裡一起放蝦籠。趁機脫下鞋走在礫石灘上,讓溪水打濕你的褲管,同時練習看看,能不能夠分辨一般石頭與麥飯石的差異。著名的麥飯石在奇美,還有一種特殊的用途­­­──作為「石煮法」不可或缺的特殊素材。將麥飯石透過火烤加溫,再將高溫的石頭,放進檳榔苞折成的鍋子中,只聽見石頭遇冷水後,從鍋裡發出「噗滋噗滋」的聲音和沸騰的水氣,裡頭剛上岸不久的新鮮魚蝦,也隨之熟透,就有新鮮的熱湯可以品嚐了。

 4-2-2奇美部落.jpg

【圖二】部落年輕人帶領到秀姑巒溪,進行放蝦籠體驗 (李建緯\攝影)

 

整個奇美部落,像是一座鮮活的博物館,許多故事,就存在部落朋友的生活與腦海之中。如果時間充裕、人數達十人以上,可以體驗部落所推出的套裝行程;如果人數較少,也不妨住一晚茅草屋,隔天一早到秀姑巒溪畔或者部落周圍的小徑安靜漫步,也許會遇見這裏的朋友,和你分享他們的生活故事。

 

【延伸閱讀】

◆台博館奇美文物 將送返奇美部落展出

http://www.udn.com/2009/7/14/NEWS/LIFE/BREAKINGNEWS9/5018796.shtml

◆奇美文物回原鄉 撫慰部落舊傷痕

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X1/5056754.shtml

 

【聯絡資訊】

TEL:03-8991050

E-Mail:falahan@ms43.hinet.net

※台灣自遊網官網 http://travelbeam.tari.gov.tw/
※活動網站 http://travel.1111.com.tw/travelbeam/index.asp
※部落格 http://travelbeam.pixnet.net/blog
※活動噗浪 http://www.plurk.com/edtrave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avelbe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